便利店靠什么盈利?
我开便利店十年了, 从06年2万起家到现在, 我们一条两百米左右的马路, 一共十家商店 ,去年关了一家 ,原因是房东翻倍涨房租 ,我们这里是餐饮一条街, 人流量也算可以吧, 这两年因为经济下行 ,大环境不好,这条街也不太行了, 刚开店那两年, 生意不是太好 ,一年我们夫妻两个努力下来一年大概就是3万左右盈余, 从10年开始 ,生意好做了, 整条街谁做谁好, 我们一年下来大概15个左右吧, 12年到14年就是20左右, 从15年元旦开始,突然人流量大减, 每天营业额少了3成左右 ,去年又掉了一成, 今年又减少了好多, 现在的营业额大概是13、4年的一半左右吧, 好处是我们房东比较好, 没涨什么房租 去年能有8万左右收入吧, 不过我们的收入是纯收入, 就是吃穿用玩都除过后的净入, 我家4口人 两个孩子每年能花费5万左右吧, 本人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烟酒不沾 就喜欢看论坛, 穿衣服也没什么讲就, 再加上从小养成的习惯 ,不吃外面的饭 ,所以每年也用不了几个钱 ,主要费用都是孩子占大头, 说句实话, 开便利店十年 ,这个行业没有亏待我.
商业领域,这几年最火的就是便利店。
满大街开满的便利店,除了从日本引进的7-11、罗森等,以及他们的中国“后裔”,比如说原创品牌Today、合资品牌中百罗森,要么就是传统商超和互联网巨头们在便利店领域的布局,比如永辉优选和盒马鲜生,当然还有大街小巷数不清的各类小店。
但是,斑马消费要说的是,不管概念怎么眼花缭乱,对于便利店本身来说,赚钱还是很难的。
你毕竟只是一个卖货的,一瓶水、一盒饼干的利润有多少,早已经穿透了,再加上这些年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对于老老实实开店卖货的人来说,投入产出比实在太小。
我原来有个记者同行,转型的准备阶段听了一次某便利店品牌“传销式”的宣讲会,砸下60万开了一家便利店。虽然每天的流水很可观,但扣掉品牌提点等成本,每个月的利润算下来跟自己上班差不多。
就不说60万一次性投入的收益了,最主要是累,而且看不到大的改善空间。
当然,传统商超们布局便利店,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就不能以单店的盈利情况而定了。
这几年,传统超市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减少大中型超市、增加小型便利店的布局。
中国的人口集中度高,商业环境类似于日本,跟美国人口散居依赖大型超市不一样。
虽然这些小型便利店的赚钱方式没什么改进,但是商超能在市场布局、仓储物流上形成统一规划,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满(刺)足(激)”用户需求,尽可能做大规模,所以盈利能力还是比原来的组织形式高一些。
便利店的一个盈利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买卖物品,靠无价的一个差价了金赚钱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虚拟充值,但心里冲出来想大部分都是吃力不讨好,利很薄,一般比较少便利店会去做这个业务,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买香烟买香烟来讲的话大部分都会真假混卖,或者是说直接卖***烟,这个利润还是蛮高的,但是,如果长期生意一般都不会去卖***烟。换一种方式,那就是帮一些驾校,房屋出租,技能培训招工这些张贴一些广告,靠广告来赚钱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