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靠什么盈利?
商业领域,这几年最火的就是便利店。
满大街开满的便利店,除了从日本引进的7-11、罗森等,以及他们的中国“后裔”,比如说原创品牌Today、合资品牌中百罗森,要么就是传统商超和互联网巨头们在便利店领域的布局,比如永辉优选和盒马鲜生,当然还有大街小巷数不清的各类小店。
但是,斑马消费要说的是,不管概念怎么眼花缭乱,对于便利店本身来说,赚钱还是很难的。
你毕竟只是一个卖货的,一瓶水、一盒饼干的利润有多少,早已经穿透了,再加上这些年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对于老老实实开店卖货的人来说,投入产出比实在太小。
我原来有个记者同行,转型的准备阶段听了一次某便利店品牌“传销式”的宣讲会,砸下60万开了一家便利店。虽然每天的流水很可观,但扣掉品牌提点等成本,每个月的利润算下来跟自己上班差不多。
就不说60万一次性投入的收益了,最主要是累,而且看不到大的改善空间。
当然,传统商超们布局便利店,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就不能以单店的盈利情况而定了。
这几年,传统超市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减少大中型超市、增加小型便利店的布局。
中国的人口集中度高,商业环境类似于日本,跟美国人口散居依赖大型超市不一样。
虽然这些小型便利店的赚钱方式没什么改进,但是商超能在市场布局、仓储物流上形成统一规划,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满(刺)足(激)”用户需求,尽可能做大规模,所以盈利能力还是比原来的组织形式高一些。
便利店的一个盈利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买卖物品,靠无价的一个差价了金赚钱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虚拟充值,但心里冲出来想大部分都是吃力不讨好,利很薄,一般比较少便利店会去做这个业务,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买香烟买香烟来讲的话大部分都会真假混卖,或者是说直接卖***烟,这个利润还是蛮高的,但是,如果长期生意一般都不会去卖***烟。换一种方式,那就是帮一些驾校,房屋出租,技能培训招工这些张贴一些广告,靠广告来赚钱也是可以的。
小七在这里以亲身的经历来讲一下在三四线城市的小超市便利店老板的悲哀,以及前些年如雨后春笋般的便利店现在的生存情况。
小七去年在东北的一个四线城市承接了一家出兑的小超市,位置在一条还算有些人气的路上,沿街的门市,后面是几栋居民楼,一共两层,一楼为我承接的超市,二楼是一个花店,超市的租金为35000元/年,并且按照每年5000元递增,直到2019年重新签订合同。
因为当时对超市不太了解,那时小七的脑子还有水。兑的这个超市也非常坑,但是小七凭着自负自傲的心态居然接下来了,这个超市是连锁加盟店,每年加盟费要3万,据当时的老板说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左右,小七也凭着世界全是好人的心态居然相信了。从此小七踏上了赔钱又坑爹的道路。
超市盘点了6万8千块钱的货,小七直接给了人家68000,小七岳父支援的,当时小七信心满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优质的服务态度把营业额涨到平均每天3000,利润为20%,这样每天收入600元,还不算过年与节***日,这样一年利润365*600=219000元,除去房租35000,管理费30000,水电费10000,还剩144000。这样让我妻子看着一个小店利润也很好了。
但是事与愿违,接手第一天销售800元,小七以为是自己刚接手,顾客不熟悉的原因,结果一连一个星期日均销售没有达到1000元,我知道之前的老板骗了我。骗了也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改善了,小七调查别的超市发现,自己家的超市货品不齐全,部分产品零售价过高等原因,所以好多顾客都不光临。
于是小七又进了不少新品,调整了产品价格,开展了送货***,满金额送礼品等多项模式,终于把零售额涨到2000左右,最后小七又网上购置了会员卡和刷卡器,因为周边超市没会员积分相关的服务,所以小七的超市又抢了不少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