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统一收付款二维码,对消费者、微信和支付宝会产生什么影响?
现在的二维码支付可以说是各自“占山为王”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支付系统对应一种收付款编码,互相不能通用,这其实是一种“垄断”,利用自身市场优势阻止其它系统,这样不利于其他应用的发展,对消费者来说也失去了便利性和选择余地。
收付款条码相互之间不能互通,就好比通信网之间互相不能打电话一样,如果我使用联通手机,却不能给电信和移动手机打电话,你觉得这样合理吗?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要拿着多部手机才行,因为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现在的二维码支付可以说就是这种现状,我无法用微信转给你的支付宝,你也无法用银行APP扫码我的支付宝,但是他们其实是可以互相连通的,而且实现起来并不复杂。
如果央行统一条码支付标准,对于微信和支付宝来说,其实也是拓宽业务的好方法,相当于“共同把蛋糕做大”,但是,作为先行者,可能会失去市场壁垒,让其他新的支付方式分享他们开辟的江山,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可能就是云闪付,当然,其他支付系统也可以通过降低服务费蚕食他们的市场。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实现支付条码统一后,虽然方便了支付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
1、多付费用。比如,利用不同系统扫码后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跨系统的费用,这和用一个银行的银行卡从另一个银行的ATM取现是一个道理,用户可能要多付出费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产生***。如果支付过程出现问题,责任可能难以界定,比如,我扫码已经扣款了,但是对方没有到账,这就需要等待确认,个过程可能有点麻烦。
- 3、伪造条码。由于条码标准统一,很可能会给伪造者带来方便。比如,原来支付宝不能识别支付宝标准之外的条码,现在,它要必须能识别符合统一标准的条码,如果伪造者按标准伪造,支付宝也有可能识别成功,这样资金可能会付给伪造者,支付宝不会对此担责,我们也无法向支付宝索赔了。
你好!我是康哥!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观点是
央行要统一收付款二维码在现阶段很难实现,除非国家不考虑运营成本,而且是国家强制行为!但是效果肯定是差强人意的!
总所周知微信和支付宝互不对付!那么就只能靠强制手段了!另外未来开发统一二维码的这家公司就需要技术过硬了,权责如何划分?消费者使用感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市面上支付方式用的最多的还是支付宝或者微信。为什么大家很少使用各大银行推出的APP付款,原因很直接!体验感不好,支付方式复杂!
另外还是我要说的一点,统一后赢利点在哪里?如果没有补贴谁会做这个赔本的买卖的?如果想要从用户身上赚取手续费,或者商家身上,那么微信或者支付宝已经赚取了一道了,你再赚一道钱换谁谁愿意呢?
最后我要说的是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方式实际是一个生态,而不仅仅是支付,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用户去使用它们!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无论是对于商家、还是消费者,“一码通用”都是件非常方便的事情!
现如今,支付宝、微信稳稳占据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前两名,但相互之间的支付码却是独立的、并不互通。商家不得不分别贴上多张收款码,消费者只能扫相应的二维码进行付款,很是不方便!如果,真的能实施“统一收款码”,那将是非常便捷的!
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独占鳌头、微信屈居第二,银联虽然占据第三位,但相比前两位,市场份额就要小很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支付宝以53.78%,连续多年位列第一;腾讯金融(含微信支付)以38.87%,常年占据第二位。这两者的份额合计占据市场高达92.56%,可见,在移动支付领域,这两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普通消费者,用微信扫支付宝收款码,根本是难以识别;同样的,支付宝也不识别微信的二维码!这种割裂、无法互认互扫,势必会形成局部的一种垄断,导致***的一种浪费。消费者,为了支付的需要,不得不安装多个APP、注册多个账户,甚至支付额外的交易费用,用户体验极差!
而一旦实现“***通用”,可以极大的便利用户和商家,不必再为使用哪个APP扫码支付而纠结,也不用担心支付场景的问题!
要想实现一个收款码走天下,那么势必要打破支付宝、微信、银联之间的用户壁垒,很多信息将实现互通。这样一来,支付宝、微信历经多年培养的用户支付习惯和信息,必然会与其他支付机构共享!
8月份央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及了统一二维码的问题,称之为“***通行”。如今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大部分不可通用,偶尔由第三方整合平台也可以看到统一付款码。而之前,银联主导的银行系统已经实现了二维码通行。从支付生态上,这的确有一定的收编的内涵。因为线下二维码不可通行,所以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移动支付和传统银行之间存在明显壁垒。现如今如拉卡拉这样的支付手段,已经信用卡的落地支付手段都遭遇了一定的发展瓶颈。当然,现阶段支付宝和微信之类的金融企业[_a***_]不全,所以部分功能有待开发。信用卡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内嵌入支付宝和微信的功能。比如花呗,走的是小额贷款的路线,如果直接变为***功能,透支,额度,信用记录,支付宝如今都是现成的。所以,这个政策走向最终是防止移动支付端几家独大的局面,让现有的传统银行,可以贴地通过营销来挽回一些线下移动支付的端口。
不过现阶段对于二维码“***通行”个人依然有担忧,那就是安全性责任划分问题。你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出错,张三误打了李四,我就找你软件提供方,现如今实际上二维码支付错误率很低。但是未来“***通行”需要有统一的一家第三方平台来获得这项特有的业务。然而,如果出现误码,责任如何划分?还有那个老问题“二清”,要知道消费者和商户如何知道这个二维码会否成为新的“二清”结算机构,而二维码的成本可谓低廉,到时候治理更加困难。
总体上,现阶段这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微信和支付宝本身是在竞争,他们当然是最抵触“***通行”,然而现实中,银行之间“通行”比较简单,因为银行之间业务频次低,微信和支付宝使用实在是太频繁和广泛。“***通行”如今技术层面还有很多问题,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如果降低了移动支付的体验,那最终修复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个人觉得条件还不充分。
另外各家商业银行要更多的考虑为什么线下端口都让微信和支付宝占领了,是不是在推广力度上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又或者银联合并了“二维码”导致银行实际上对线下二维码没有实际的推广动力?有时候合并,未必有利于行业发展。
“***通用”之后,对消费者而言自然是便利多多,再也不用被消费工具捆绑,***在手,哪里消费都不受阻碍。
在移动支付迅速普及的今天,很多商家通常需要在柜台上贴上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家收款码,消费者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对应的收款码进行付款,如果***通用实施以后,这种局面就彻底被打破了。
其实从2016年底,中国银联联合几十家商业银行,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实现了银行之间的“***通用”。但银行二维码和以两大支付巨头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二维码,仍然没有互联互通,既不能互相扫码,也不能互相转账。
一位央行科技司专家在解读《规划》重点任务时指出,目前存在App与条码无法互认互扫的问题,影响支付服务质效。支付渠道相互割裂,市场垄断格局逐步显现,各机构在商户拓展时各自为战,甚至***取排他性合作方式,导致商户和场景无法共享。用户为满足不同场景的支付需求,须安装多个App,在账户注册、资金管理、支付交易等方面使用不便,体验欠佳。
“***通用”,对于商户和消费者而言,都意味着更加便利。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认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之后,中小支付机构不必再受场景不足之苦,拓客有了底气;对于消费者而言,将不必被强势支付工具捆绑,无论选择哪个支付工具,都不必担心场景方不受理。
对支付宝、微信两大互联网公司来说,“***通用”则未必是好事。